青铜时代晚期滚印

青铜时代晚期(1500 – 1100BC)见证了整个西亚到地中海区域的政治势力、人口构成以及经济结构上的剧变。许多王朝迅速兴起又灭亡,他们之间进行着频繁的外交和贸易交流,因此又被称为“国际化交流时期”。

滚印的风格随着贸易网络的扩张而发生了广泛的互相影响,尤其是米坦尼的费昂斯滚印流传极广。但是,每个地区又有着自己富有特色的滚印风格,除了其他章节讨论过的加喜特王国、中亚述帝国、米坦尼王国和埃兰之外,这里略为叙述其他青铜时代晚期的地域性滚印风格。

公元前十四世纪晚期,随着米坦尼势力的崩溃,赫梯和埃及在叙利亚和迦南地区激烈角逐。这种对抗一直持续到公元前十三世纪两大势力对于叙利亚滚印风格的影响不可忽视。

埃及的影响主要在南部的城市,埃及元素早已大量出现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滚印上,而这一时期埃及特有的线条风格也“入侵”了。

《祭祀题材,大英博物馆藏》

赫梯的影响主要在叙利亚北部,且以图像纹饰方面的影响为主。在安纳托利亚的赫梯帝国核心地带,平面印已经基本取代了滚印,而在叙利亚和安纳托利亚东南部,则依然是两者混用的状态,因此可以看到赫梯风格的影响,如手持两件兵器、头戴纺锤形角盔的神祇,以及人物脚下的“动物带”。但是大部分实物证据来自封泥印兑,出土滚印极为稀少。

塞浦路斯是地中海文化圈和西亚之间的桥梁。公元前两千纪下半,铜矿的发现带来了贸易和繁荣,滚印也随之出现。和许多重视商业的文明一样,当地的居民非常热衷于将来自不同文化和地域的印章奉献于神庙中或作为陪葬,甚至也出现了重用古巴比伦滚印的做法,或许是效仿米坦尼的统治者。叙利亚-米坦尼(Syro-mitannian)风格的印章在塞浦路斯也颇为流行,埃及式线条风格和“火柴人”风格,以及赫梯帝国影响下的风格都在此地的滚印上有所反映。

《神话题材,大英博物馆藏》

最为精美的一批塞浦路斯滚印采用了来自爱琴文明的图像元素,如戴着复杂高冠的女神、动物头祭司、兽头人身的怪物、跳牛竞技者等。前十二世纪以后出现了一些元素纷繁蚨杂、极为华丽的作品反映了塞浦路斯滚印工艺发展的极致,其中一些作品在印面空间里挤入了惊人数量的元素,甚或无视构图的法则,故意破坏平衡以营造出一种运动感。

《祭祀题材,大英博物馆藏》

中埃兰时期的伊朗依旧保持着其文化的双重性。米坦尼风格的滚印也在此处流行,在乔加·赞比尔(Choga Zanbil)的神庙中出土了大量此类滚印。洛雷斯坦地方流行的风格中则能找到模仿中亚述动物接近一株茂盛的大树的题材,但树的雕刻高度线条化了,更像是受到了“加喜特第三类风格”的影响。这种关联或许说明洛雷斯坦地区和两河流域北方以及叙利亚的接触较其他省份更为密切。“祭祀”题材在埃兰也很常见,但其源头可能为中亚述,比如“圣餐”场景。总的来说,周边地区的流行风格都出现在中埃兰时期的滚印上,这充分说明了伊朗在“国际化交流”中的重要战略位置。

《祭祀题材,大英博物馆藏》

–> 点击这里查看其他青铜时代晚期滚印详细印谱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