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亚述贸易殖民地滚印

早在阿卡德帝国时期,两河流域的军队就驻扎在安纳托利亚以保护当地的商人。约公元前1900年前后,古亚述王国的商人在卡帕多西亚地区建立了贸易殖民地,名为卡鲁姆(karum),意思是“港口”。最初的卡鲁姆名为卡尼什(Kanesh),位于现在的库尔特佩(Kültepe)遗址。安纳托利亚地区盛产金、银、铜矿,而亚述人通过陆上贸易获取来自阿富汗的锡矿和来自南方的织物、服装和香料,并和当地人交换金属资源。锡矿贸易在安纳托利亚利润丰富,因为它们是炼制青铜的必要原料。

亚述人在卡尼什卡鲁姆经营了数代,至普祖尔·阿舒尔(Puzur-Assur I,约2025 – 1950BC在位)时期遭到破坏,但是贸易并未完全停止。45年后,沙玛希·阿达德一世建立了上美索不达米亚帝国,同时也控制了卡帕多西亚的贸易殖民地,他进一步将殖民地的规模扩张到了阿克姆休于(Acemhöyük)卡拉休于(Karahöyük)

安纳托利亚地区此前已有使用平印的传统,而和南方的商业交流则促进了滚印的发展,不同文化的混杂也导致了当地滚印多样的面貌。近年来,学者们逐渐研究归结,有安纳托利亚风格、古亚述风格、古巴比伦风格、叙利亚风格,以及各种混合和派生的风格等,较为繁杂。

“安纳托利亚风格”可能直接源自安纳托利亚地区的早期平面印,其特征包括略为瘦长的人物造型和圆润的线条。人物脚下往往踩着动物,有时是一只,有时两只,似乎这是他们的坐骑。“古亚述风格”的人物偏粗短,雕刻风格极为平面化且不注重细节。叙利亚和古巴比伦风格的滚印可参看相关章节。

《觐见题材,大都会博物馆藏》

《神话题材,大英博物馆藏》

虽然不同人群的存在造成了滚印风格上的多样性,但不同风格在使用上并没有所谓“族群隔离”存在。实际上在这一时期,滚印重用的情况非常普遍,这包括重用前朝的滚印,以及同一时期滚印的转手使用。泥板证据说明贸易殖民地的商人对于铭文指向的准确性要求不高,这意味着滚印在转手后往往不重新雕刻而直接使用。

–>点击这里查看古亚述贸易殖民地风格的详细印谱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