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罗亚斯德教

什么是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

琐罗亚斯德教是流行于西亚至中亚的古老宗教,以其教主和最早的先知琐罗亚斯德得名。因其教徒有拜火的习俗,为伊斯兰教等异教谬称为“拜火教”

琐罗亚斯德教倡导“二元论”,认为物质世界是善恶两大本原斗争的战场,而“善的本原”将最终赢得胜利。琐罗亚斯德教也倡导“最终审判说”,教义劝导人们向“善”(此处为宗教意义上的“善”)弃“恶”,从而在“最终之体”(相当于“最终审判日”)得以复活并进入天国。

什么是祆教

南北朝时,琐罗亚斯德教信仰随粟特人入华,逐渐为汉人所接受,并称为“祆教”

祆者,从示从天,胡人事天之意。

琐罗亚斯德教的历史

琐罗亚斯德教由先知琐罗亚斯德创立。其人生卒年份多有争议,今多认为在公元前1000年之前,地在中亚(具体位置也有争论,一说在花剌子模)。但不少伊朗学者仍认为琐罗亚斯德生活于前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国时期的伊朗。最早接受琐罗亚斯德教的君主是中亚的维斯塔斯布,此后该宗教在伊朗人中逐渐传播开。

公元前5世纪,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国的君主接受了琐罗亚斯德教信仰(但国教一说仍值得商榷)。根据琐罗亚斯德教传说,这一时期出现了最早的书写在羊皮纸上的教义经卷《阿维斯塔》(又名《火教经》),这一说法现在也为不少学者所否定。

亚历山大东征后,西亚进入希腊殖民统治时期,琐罗亚斯德教衰微的同时开始吸收希腊化宗教的成分。至帕提亚王朝后期才逐渐复兴。

萨珊波斯帝国崛起后,重新将琐罗亚斯德教立为国教,在国师克迪尔(Kedir)的领导下重燃圣火,修订经卷,广建火庙。这一时期形成了琐罗亚斯德教最为完整的教义——浩瀚的21卷《阿维斯塔》,和系统的宗教仪轨。

阿拉伯人征服萨珊波斯帝国后,强制推行伊斯兰教,并残酷压迫琐罗亚斯德教徒,经数次灾劫,教众凋零。一支教众逃亡印度后略为复兴,形成帕西拜火教社区;今日在伊朗仅存一些村落固守旧习,苟延残喘。

南北朝时,琐罗亚斯德教信仰随粟特人入华,得名“祆教”,与摩尼教大秦教并为中古三夷教。此后虽未能幸免隋唐时数次灭佛,其习俗和观念却逐渐融入本地信仰,乃至绵延不绝数百年。后元、明时,帕西社区也有教徒从南方港口如泉州等入华,但未形成主要宗教势力。

琐罗亚斯德教的神系及其图像

琐罗亚斯德教基于原始印度-雅利安的信仰体系建立,和印度教同源,在神祇体系上多有相似之处,但诸神的地位和重要性不尽相同。

点击这里查看琐罗亚斯德教的诸神体系

琐罗亚斯德教的文献资料

琐罗亚斯德教早期的教义主要靠口头传颂,具有很强的诗歌性,书写技术发展起来后,祭司们开始用牛皮革记录教义。

最初的教义经由历代祭司的编订、添补,逐渐形成了21卷(nask)的浩蚨巨著,既琐罗亚斯德教最重要的《阿维斯塔》,又名《火教经》。萨珊波斯帝国时期的《阿维斯塔》据说有三十四万五千七百字,其解释文本《赞德》(Zend,中波斯语”解释“的意思)有二百零九万四千二百字。

萨珊波斯帝国灭亡后,经卷多遭焚毁散落,留存至今的《阿维斯塔》仅有六卷残本,既《伽萨》、《亚斯纳》、《亚什特》、《胡尔达·阿维斯塔》、《维斯帕拉德》和《万迪达德》

《阿维斯塔》外,《赞德》也有部分留存于世。另外如《本达希申》(创世纪)、《阿达韦拉弗》(天堂和地狱)、《登卡尔德》(宗教阐释)、《扎德斯普拉姆》等,都是萨珊波斯帝国之后形成的解释和补充文献。

(以上据商务印书馆《阿维斯陀——琐罗亚斯德教圣书》,贾利尔·杜斯特哈赫选编,2005年)

点击这里了解琐罗亚斯德教的神系和相关的艺术图像。

点击这里了解琐罗亚斯德教的仪式和庆典相关。

点击这里了解和下载琐罗亚斯德教的重要经卷及其译本。

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卷根据其成书的年代,以数种不同文字书写,包括阿维斯塔文、帕列维文、波斯文等,相关语言的学习资料可以在本站【语言学习】菜单下找到。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