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坦尼王国滚印

米坦尼王国滚印工艺的一个重要革新无疑是“费昂斯”滚印的大规模生产。“费昂斯”的硬度较低,易于雕刻,在烧制过程中还可以添加釉料以获得艳丽的色彩,相比玛瑙、玉髓等其他颜色艳丽的石材价格非常低廉,非常适合作为流行饰品的材料。出土的泥板档案证明这些“烧结石英”滚印中的一部分确实作为印章在使用,但或许更多情况下这些鲜亮而带有雕刻的小物件只是被当成饰品或护身符。可能出于相同的原因,一些“费昂斯”滚印还被作为陪葬品带入墓葬。伴随此类材质的流行,在米坦尼王国境内出现了一系列专业制作“费昂斯”滚印的作坊,其工艺通常不甚精致,但各有特色。

《生命树祭祀,大英博物馆藏》

这些滚印随着米坦尼商人的足迹扩散到了整个西亚,包括内陆的高加索山脉,以及东部地中海。讽刺的是,由于长期埋藏,这些“费昂斯”滚印在出土时原本亮丽的釉层多已褪去,加之工艺不够细腻,令它们往往能逃过盗墓者的魔爪。于是经由这些有明确地层信息的“费昂斯英”滚印,研究者们得以描绘出一幅鲜活的古代贸易图景。米坦尼王国的塔木卡路行商(tamkaru)似乎担负着国家间的贸易职责,而根据档案记录,他们使用的都是此类滚印。

大概在公元前十四世纪,米坦尼人开始雕刻硬石料(主要是铁矿石和石英族矿物)滚印。或许是因为矿物供应短缺,这些滚印体型都偏小。雕刻多基于快速工具(钻、管钻和砣具等),在勾勒出轮廓后不作进一步修型,所以风格独特。不少作品的构图颇为杂乱,但这也可能是受到了叙利亚或安纳托利亚传统艺术风格的影响。

《生命树和格列芬,大英博物馆藏》

和大量生产“费昂斯”滚印相对应的是米坦尼官方对重用或仿制早期滚印的热衷。努兹和阿拉拉赫的泥板档案显示古巴比伦和古叙利亚的传统依然非常浓厚。米坦尼国王肖希塔塔尔可能是首开先河者。另外一些统治者则试图将古巴比伦风格复制到自己的滚印上,但却无法抹去叙利亚和米坦尼特有的味道。米坦尼的国王们倡导此风也可能意在宣扬其统治的正统性,有自乱局中维护正统之意。

《重用古巴比伦滚印,图片采自Matthews 1990》

–>点击这里查看米坦尼王国的详细印谱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